12月6日,浙江省教育对口援助工作会议在杭州市萧山区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前一阶段援助工作成果,布署新一轮教育帮扶的任务。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在会上指出,教育帮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发挥主动性,创新机制,拓展思路,使受援地区教育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近年来,浙江省教育对口援助的范围不断扩大,援助形式也趋多样。对西部地区,主要对口援助四川省、西藏那曲、重庆涪陵、新疆和田等地,宁波市还对口援助贵州省;在省内,开展了对29个经济欠发达县(市、区)的对口援助工作。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浙江省(含宁波市)援助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累计已达4.8亿元,其中投入3.1亿元支援280余所学校的建设,其余分别用于培养学生(省内办班)、培训骨干教师、援助物资、资助贫困学生等。
西藏的教育工作得到了重点援助。从办西藏班到新建绍兴民族中学,从以随班就读方式招收藏族高中生到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西藏那曲任教,培养规模显著扩大,援助方式更为丰富。自1997年起,我省还投资2100多万元,帮助建设那曲地区二中(浙江中学)。浙江省自2000年承担对四川省的对口援助任务后,首期安排34个县(市、区)的100所学校与四川省41个县的百所学校建立帮扶关系,每年拨出专款支持受援地区学校建设,还选派优秀教师赴川任教,四川省则派出教师到我省对口学校学习、挂职。通过五年来与四川省的共同努力,使四川受援县顺利实现“两基”目标。我省还积极办好新疆班,建立了杭州师范学院三墩高级中学新疆班和宁波中学新疆班,今年起又在金华汤溪中学设立教学点,增招新疆和田地区新生。重庆涪陵区(三峡库区)在浙江省的帮助下,“两基”攻坚任务得以提前完成。宁波市对口支援贵州省8年来共投入资金1.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黔东南、黔西南两州的教育。同时,为推进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全面启动了省内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等10个部委《关于开展对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教育对口支援工作意见》,要求各地全面开展第二轮对西部的教育援助工作,浙江省和宁波市继续承担四川省和贵州省的帮扶任务。张绪培指出,实施教育帮扶工作,要不断创新,大胆探索,理清工作思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受援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要突出“两基”这一工作重点,帮助受援地区按计划完成“两基”攻坚任务。我省将重点帮助四川省新一轮10个市(地)35个“老、少、边、穷”县(区)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在这一期帮扶工作中,计划安排35个县(市、区)对口支援四川省35县(市、区)的100所中小学。对重庆涪陵区,省教育厅将继续帮助涪陵区一至二所移民学校的迁建,53个县(市、区)继续对口支援该区44个乡镇和区直属学校。西藏那曲地区、新疆和田地区和贵州省的帮扶项目也将继续得到保证。各市、县(市、区)要更加重视做好省内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张绪培指出,要进一步拓展支援范围,加快西部地区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在突出对义务教育进行援助的同时,将逐步向非义务教育拓展。至2007年,我省举办的绍兴西藏班将达到800人规模,高中生数量进一步增加;新疆班每年招生规模将达到20班800人,我省拟在办好绍兴民族中学(西藏班)和杭州、宁波、金华新疆班的同时,部署增点扩班计划,结合随班就读、插班教学等模式,由各市各县共同完成高中扩招任务。将选择条件相对优越、教学水平较高、社会声誉较好的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四川、重庆涪陵、贵州等省区招生。通过职业教育招生,既解决西部地区学生初中毕业后上学、就业问题,又解决我省“技工荒”的问题。加大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帮扶力度,今后四年,在完成面向新疆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任务、继续办好浙江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西藏班的同时,将按协议帮助四川省引资,创办一所民办高校或民办二级学院。张绪培还就加强师资培训、帮助受援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问题提出了要求。张绪培最后强调,今后四年,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改革援助模式,探索“输血”和“造血”功能相结合的帮扶新路子。
浙江省协作办对口处处长陈国梁出席了会议,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帮扶效益提出了具体建议。陈国梁指出,教育对口支援对象要尽可能与综合对口支援对象相一致;物资和经费援助要与有针对性的投资相结合;重在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援助要与全面提升办学效益的“管理输出”相结合。浙江省教育厅人事处、师范处、基教处、职成教处处长和省内64个市(县、区)的教育局分管领导和计财科长参加了会议。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嘉兴市、湖州市、义乌市、台州市、萧山区的教育局分管领导在会上介绍了教育对口援助工作的经验和今后的打算。
据浙江教育后勤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