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蔬菜酝酿大变局
少有的暖冬,少有的蔬菜便宜。记者昨天在南京白云亭蔬菜市场了解到,对菜价便宜的好局面,专家说是“市民笑、菜农跳”;而市场内二三十位运销大户则调侃说,人舒服但没钱赚。众说纷纭,道出了暖冬背后,南京菜市在酝酿着的“变局”。
变局一:地产菜冲击了菜市场
地产菜量多量少,以前一直无碍南京蔬菜大局。但近年、特别是秋、冬季,地产菜的上市量猛蹿,菜价开始左右菜市行情。最近地产白菜、青菜、水芹、萝卜等大量上市,导致大路货菜价下滑。专家认为,地产菜便宜,一是今冬暖冬,蔬菜直到现在还在田间生长;二是运输成本便宜,八卦洲芦蒿农户,推着自行车摆渡过江,直接进入集贸市场,运输费可以忽略不计。邻近的蔬菜大县安徽和县,菜农开辆农用车,个把小时也就过了长江大桥。而山东、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蔬菜,则需长途运输,油价上涨,运费有增无减。昨天市场上大白菜批发价500克仅8分,青菜仅1角5分,“菜老板”说,这样的行情,地头菜白给,我也不要!有的菜老板说,要想菜价好,只有等地产菜势头过去了,或大寒流、雨雪天不断。
变局二:产量增了上市期长了
且不说各地调整农业结构,动员农户多种菜。仅蔬菜单产增高,每年全国增加多少蔬菜!如一种白萝卜,过去是小小圆圆的多,现在白萝卜有小孩胳膊长,单重四五斤。有位和县菜农说,他的冬瓜,单重最重的40多公斤,上车要两人搭。市场负责人常去地头考察,他说,大棚的运用和技术先进,蔬菜亩产六七千斤不稀奇。蔬菜的上市期也在拉长。今年,南京八卦洲从昆明引进优质芦蒿,10月份就上市了,菜农卖出了好价钱,市民吃到便宜芦蒿,双赢。从事芦蒿销售的菜老板吴金凤说,芦蒿上市早,落市迟,明春芦蒿不会像草一样贱。
变局三:菜老板南方设基地
菜老板谭强在南京从事蔬菜运销20年,几年前就在海南设立蔬菜生产基地,现在规模更大。今年他在海南包了近900亩地,提供种籽、技术,雇四川、广西农民种菜。在西双版纳的景洪包地800亩,雇当地人种菜,所种品种20多个。谭强的菜上市期放在春节前一个月,至春节后3个月,这正是南京菜市旺,菜价高的季节。当然,谭强的菜要参加全国大沟通,哪贵运到哪,不过,南京菜市仍是他的根本。与谭强比,有的菜老板在福建、江西下订单,搞“准基地”,如春节的四季豆、冬笋等。专家认为,南京蔬菜变局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具体讲是拉长蔬菜销售期,削峰填谷;小品种常年有售,调控价格起落,并使南京蔬菜更深度地融入全国蔬菜大流通之中。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