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服务:多些实在,少点噱头
某大学近日为学生推出一系列被称为“宾馆式”服务的免费服务,包括早晨定时叫醒、宿舍大扫除、到邮局取包裹等16项。此举引发争论一片,赞成者认为,这样节约了时间,可以让学生干更重要的事;反对者则说,学校“投怀送抱”做保姆,将严重影响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窃以为,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大多都停留在“要不要为学生服务”的层面,而比较少地讨论“怎样为学生服务”,其实这一点才是目前问题的关键。
高校后勤服务需要社会化、专业化早已成为共识。但所谓“宾馆式”服务的噱头却让人感觉有炒作之嫌。细看各项具体服务内容,有的看上去很美,有的却根本行不通。代领包裹听上去不错,但帮助宿舍大扫除则近乎由后勤取代父母来“溺爱”孩子,因此不提供也罢。可见,在方向确定后,如何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真正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归属感,真正彻底打破高校后勤集团“朝南坐”的姿态,依然需要深化细化。
现在,很多高校后勤社会化后在一些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之处并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有所退步,比如食堂饭菜价高质次,在饭菜中吃出额外附加的小虫子、小铁丝的消息屡有耳闻等。相比起“宾馆式服务”,如果学生能打到不那么贵的开水,吃上物美价廉的热饭热菜,或许更能体现出高校后勤服务改革的丰硕成果。
总之,为学生服务绝不是靠拍脑袋想几个点子,推销几个概念就能做到的,而必须在平日的点点滴滴中去实践完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