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高校“保姆心”
据《南京日报》报道,南京一大学近日为学生们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宾馆式”服务的免费服务。内容包括早晨定时叫醒、给学生宿舍“大扫除”以及替学生到邮局拿包裹等等。消息一出,立刻在学生中引起争论。有人因此戏称:“学校投怀送抱当保姆”。
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从南京理工大学的“投怀送抱”里,笔者看到的一颗“保姆心”同样需要可怜而非嘲讽。高校为这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提供“宾馆式”服务,即便略有“纵容”之嫌,我认为也是“宽容”的成分更占感情上风。即便略有不当也应把板子打向社会和教育的大环境,而不应让高校把所有责任往自己肩上扛。
毕竟,学生的成长“模具”早在十几年的教育熔炉里就已脱胎,一些学生身上存在的家庭依赖性还没有脱瘾,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尚不健全。同样,学校之所以连“早晨定时叫醒”的张口之劳也包办,从另一个侧面也间接反映了当前一些大学生之间缺少互帮互助精神,宿舍内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多少有些相敬如“冰”的交往障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还高高在上。这些都是当前学生公寓交往感情普遍存在“私有化”的特征,这不仅仅是高校后勤管理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
往积极的一面看,南京理工大学给学生提供此类“宾馆式”服务,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尝试,因为它并非那种动用高校公共资源、把纳税人的钱用来“鸡生蛋,蛋生鸡”,给部分“富学生”提供的所谓超标服务,应属“投桃报李”,是在学生已远离“父母心”一时还需要教育呵护时,高校想靠“保姆心”触动学生的自立意识、给其热情提供“相敬如宾”的社会化后勤服务而进行的一种有益尝试。
此种“宾馆式”服务,应是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和国外许多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接轨,从大处而言,推出这些服务是为了让学生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毕竟,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物质财富的逐步增加,今后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也势必会渗透到高校中来。类似更专业更科学更温馨化的后勤服务,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是对其他“近邻”的有效保护。
当“左邻”的公寓多日未扫散发出病毒和臭味时,“右舍”纵然再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牢骚,也无法促使对方立刻养成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从小处来说,给学生宿舍“大扫除”的“宾馆式”服务直面卫生死角,倒更能立杆见影,有效处理好公共卫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给学生树立一个创造公寓环境、人人光荣的榜样。对学生健康着想的高校“保姆心”,我认为不该被曲解。
一位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曾经这样说过:“学校的后勤不论如何改革,都要把每个学生当做一个顾客。”南京理工大学为学生推出的“宾馆式”免费服务,又何尝不是“把学生当顾客”的服务理念的一种延伸?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质量需要改善,我有理由相信,“四体不勤”的学生不会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相敬如宾”的产物,相“儆”如“冰”的警告式后勤管理,反而会更多地造就出“一屋不扫”、只会怨天尤人的“冷面书生”。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