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新路子

作者:maoch日期:2004-10-09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一条产学研一体化新路子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内容完备的中药学巨著――《中药大辞典》、被誉为当代《本草纲目》的《中华本草》、迄今为止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中医方剂学著作――《中医方剂大辞典》等等鸿篇巨制的编撰工作都少不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专家的身影。最近十年该校编纂图书甚至达到了462部。

  南京中医药大学过去的50年,
在其他领域也出了非常多的科研成果,而且与其他众多金字塔中被束之高阁、逐渐尘封的研究成果不同,南京中医药大学科研成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用性强,可转化的项目多,转化的成功率高。

        学科与名师的完美组合

  任何一所大学都是由若干学科组成,一所大学综合科研实力的高低与各个学科科研水平的高低休戚相关。提起学校里的重点学科,每一位被采访的南中医人都如数家珍: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儿科学、中药学、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南京);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5个省级重点学科;还有1个国家科技部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1个国家GCP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这些学科能转得起来、转得好、转出成绩、转出水平,关键是背后有一大批杰出的南中医人一直在辛勤耕耘着。从南中医重点学科的历史介绍中,记者发现,每一个学科的背后都与一位或者几位中医大师的名字相连。主持《中药大辞典》编写的吴贻谷教授至今还记得,当年大家为了搜集齐2000多种参考资料而东奔西走跑图书馆的情形,南京找不到去上海,上海没有去北京……为了形象地描绘各种中药标本,他们共分前后两批7个采药小组分赴全国20多个省市搜集了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5000多份;他们用了8年时间,完成500多万字的初稿,为了做到条条核准,20多个人还夜以继日地进行了2次全面校对并将之全部誊清,那时没有电脑,这一切的完成,靠的只是一支笔和两只手。

  正是有了这一个个强音组合,南中医的科研乐章在近几年来越奏越高亢,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和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纵向课题和横向开发课题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统计,该校“十五”前三年的课题经费在“九五”课题经费的基础上平均翻了近两番,横向开发课题到账经费平均翻了近三番。

从实验室到车间的突破

  南京中医药大学有三个研究中心,在全国的同类高校并不是非常突出,但其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和程度在同类高校却是十分罕见的。

  以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为例,该中心在短短几年就走出了一条依托当地特有资源,并结合中医药理论特色进行药物开发的新路。提起将这个中心建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原因,中心主任吴皓还讲了一段有趣的小插曲。当时,在决定这个中心设立点时的竞争相当激烈,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大学等都希望能将这个中心设在自己的学校,最后南京中医药大学提出的“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全新观点吸引了评委注意,南中医深厚扎实的研究功力也赢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让这个中心在南中医落地生根。为了解决珍珠在采珠后留下的软体腐烂对环境易造成污染的问题,该中心通过查找历代文献,最终从宋代的记载中发现珍珠软体有治疗消渴和软坚散结的功效。此后经过筛选和研究,他们发现了可增强免疫力并抗肿瘤的活性成分,申报了两项国家专利,并由此开发了一个五类中药新药和一个保健食品,均成功地进行了转让。
 

 

据光明网


Warning: Unknown: write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28) in Unknown on line 0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files).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