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安全警钟长鸣 高校“禁租令”颁布之后
一些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引发安全事件,一直是困扰高校的“头痛事”。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高校“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坚持在校外租房的学生要逐一登记,并由本人与家长双方签字后报学校备案”,这一“禁租令”引起了高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高校学生管理部门认为教育部的《通知》如同一场“及时雨”,其出发点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又为学校处理校外租房学生提供了依据。
据悉,在《通知》出台前,各高校执行的学生管理规定中,处罚从警告、严重警告到勒令退学等轻重程度不一,学生校外租房究竟属于哪一级处罚,高校没有一个具体的定论。《通知》出台后,一些大学已经着手修改一些对学生的“奖惩规定”,“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必须开除学籍的也只有开除”。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明奇对记者说,《通知》出台以后,我们对校外租房的学生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逐个和学生谈话,进行说服教育,告诉学生校外租房可能引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学校还对班干部进行培训,并在每个宿舍委派一名学生党员,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学生的归寝情况。
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芦富彦向记者介绍,北京交通大学启动了“宿舍辅导员”制度,现任辅导员进驻每座学生宿舍楼,方便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实施了新的《学生宿舍请假办法》,规定学生必须每晚按时归寝,有特殊情况的必须提前请假。
“禁租令”颁布后,在校外租房的学生是否少了呢?链家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通知》出台前,在院校集中的海淀区所有租房人群中,有20%是在校大学生,10%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通知》出台后,海淀区在校大学生租房比例在6月底至7月初明显下降,由20%下降到了10%。江西南昌几所高校周围的房产中介也向记者反映,目前来求租的学生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房产中介“门庭冷落”。
与上述统计形成对比的是网上“自由交易”的热火朝天。记者在一个高校论坛里看到,仅9月23日一天发出的求租、出租帖子就超过120条,虽然其中很多是刚毕业的学生、来京复习考研的学生在求租,但在校生仍不乏其人。
看来,高校“禁租”还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还必须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模式方面多下功夫。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