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活区心理教育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从“马加爵事件”引起的思考
浙江传媒学院 宋 冬 冬
2002年12月,浙江一名大学生因怕同学泄露隐私,从而杀人并抛尸西湖;同年9月广西一名大学生疯狂的把军刀捅向同校的同学,致使一死七伤;广州某大学一名大四男生追求一名女研究生不成,竟趁夜将其杀害,还有2004年2月23日发生在云南大学的“2、23“马家爵恶性杀人案等等。这些案件都折射出一个共同的特性,都发生在当代天之骄子身上,受害的人物也都是他们身边的同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要使学校有一个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校园环境,这样才能让每位天之骄子们生活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从以上案例中不难折射出诸多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我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缺陷?
中国的教育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还处在应试教育上,即只偏重智力教育,忽视了比如人格教育、情感教育、人生教育、道德法律教育。从而为一些从小就性格内向的同学心理扭曲埋下了辅笔,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天之骄子灵魂的扭曲、人格的褪变,最后沦为杀人犯呢?
(一)、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个案发生的原因之一。马加爵事件报道后,不得不成为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行为的迥异往往是由个人不同的心理状况决定的,人类的变化也往往由量变到质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所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人格的养成也是相关重要的,作为大学生时代是涉入社会的重要转折和过度时期,大学不仅是在为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 积累,也要培养他们处理心理状况的能力,因此在大学校园内要正确引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充实发扬精神文明、校园生活方面的校园文化、寝室文化内容,去陶冶情操,马家爵个案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有关联的,贫困的农村、不善言谈交流的父母,以及当代大学生自私的本性,马家爵在大学校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在生理上给他产生了深深的烙印,最后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陷,据报道有一次,他父亲与母亲在凌晨吵架,15岁的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这一件事:“……我真是太气愤了,真想一刀杀了他,他平时也是相当气人的,何况现在呢?我恨、恨,但我很理智,我控制了杀人的念头……。”从对他父亲的态度和所处的环境中,不难发现他现在杀害同学的心理背景。这样的环境使他对吵架极为敏感和愤怒,很容易引起杀人的念头。
(二)、家庭教育的不完善和教育方法的不当是导致个案发生的原因之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致关重要,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及教育方式不当极有可能导致他们人生观的扭曲、性格缺陷。马加爵家庭窘困、父母终日忙与操劳,很少和他交流,没有人分担他的欢乐和忧愁,自小养成了一种孤僻的性格,性格的孤僻、长相的一般、衣着的寒酸,又使他成为学校里没有朋友、只会老实读书的孩子,家庭的不良教育、过度放任和不重视,使他从小就养成一种性格孤僻心理,据报道他在笔记本上记到,当时听父母争吵,就想把父母杀死,与奶奶一同看电视时,奶奶想看这个台,他却想看那个台,结果对老人就产生了怨恨心理,于是在笔记本上记下“恨、恨、恨”字样,这些情况如果父母及早发现并引起重视,及时消除他心理压抑、强烈的情绪,那么也不至于发生他人生观的扭曲,和“孤僻、冷漠”的性格缺陷。
(三)、学校教育重智轻德、教育方式陈旧,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个案发生的原因之三。多数学校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尤其是学校综合教育、人生观教育,就像马加爵事件,从小学到大学,偏重于知识的灌输,而迷失心理的培养。当前的学校教育都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考试成绩往往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最根本指标,而对学生的心灵却疏于耕耘,造成有些学生心灵成为一片荒漠,失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懂的关心别人的心灵。虽然目前多数学校开设有思想道德教育,但往往都是应付,华而不实。马加爵因为社会和家庭的原因从小就养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到大学时代,马加爵试图改变自己孤僻的性格、融入群体,看着其他同学轻松、幽默地开玩笑,他也想表现一番,结果弄巧成拙。于是,他就在没有老师来正确引导和交流的环境中,变的神经兮兮,脾气暴戾,最终成为具有反社会人格者。不难看出马加爵变态人格的产生是在平日里逐渐积累的,当他每次与同学争吵下来时,就会在他内心产生仇恨的膨胀,这种膨胀被一次激烈的争吵所引爆,在缺乏正确的引导,缺乏解决人际冲突的技巧教育时,他就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实际上这种方式他在15岁日记中就已有记载了;“对付恶人,要用狠的手段、要彻底处理掉”。人的心理发展是连续的,也是一致的,于是就产生了他这种人生观扭曲的变态心理。
学校心理教育的不到位和各种背景的原因产生马家爵与他人交往的失败,产生了过度以自我为中心、扭曲人格的心理,面对这种情况那么我们应如何去发现、预防此类心理的产生,现就从社会影响、学校和家庭教育、自我人格的培养和加强法制教育四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引导传统道德观、人生观教育,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校园应大力提倡文化活动来提倡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合理部分,提倡大公无私、互助互爱、正确的人生观等高尚的情操。让大学生对自我存在的价值、对生活的态度有正确的认识,作为学校的个各部门应关心每一位大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重视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自我”在社会中的存在,从而达到心理平衡。高等学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管理中,在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注意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大学生耐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开设一系列心理讲座和心理教育宣传等,学生有一半以上时间在公寓中度过,因此我们要把辅导员,宿管员工作内容渗透到心理交流等领域中,马加爵个案从小养成孤僻的心理、如果升入大学后,能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想也不至于发生这种结果。要重视校园、后勤生活区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丰富校园和宿舍文化活动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增强交往、提高自信心,提高环境适应能力,调整心态、良好的学习,同时公寓内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作用,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使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若发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要及时与其沟通,及时矫正,使他们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使全体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
(二)、大力实施爱心教育,抑制不良心理的产生。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关键在于“爱”,出于爱、学校使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于爱、教师尊重学生就像尊重他自己,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并努力理解他们。引导学生如何规范行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禀赋、性格、贫富而对学生们区别对待,我们在平等对待他们的同时,使他们学会平等对待别人,使我们与学生们成为好朋友,使大家心连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学生公寓是学生们生活的场所更应多体现一些爱的氛围,我们讲究的是“三服务、两育人”的特色,那么更应该在“育人”方式中去多体现些“爱”字。我们必须通过爱的氛围去陶冶学生们的情操,使他们心胸开阔。管理人员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把学生当作子女或兄弟姐妹来看待,用服务员的热心、阿姨的细心、管理员的耐心去感化学生们,在学生公寓内营造“有困难,找阿姨”、“有心理话,给阿姨说”让学生们觉得有大家庭的温暖,整个公寓笼罩在爱的氛围,一旦有学生有一时的想不开就能坦白地给阿姨们说,化解了潜在的心理危机,抑制心理的扭曲,不良想法的产生。
(三)、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对个案心理具有预防作用。培养人格、树立爱的观念。高校教师、公寓管理员、思想政治辅导员可以引导他们在各项活动中树立“自我”观念,使自己相信在自己未来发展方面是有作为的。不断检查自己,对人格的不合理成分随时剔除掉,同时把过去比较狭窄的爱的观念发展、深化、稳定,通过更多的学习去了解更丰富、更美好的事物。从而培养生活的信心和情趣,主动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树立起责任感,我们可以在校园和公寓内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让学生干部(公寓自律委员会)、思想政治辅导员、宿管员等形成一个网络,能及时发现学生心理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及有关职业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予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识和行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平衡能力,把扭曲的人格、不健康的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类似马家爵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制意识。从多数案件来看,大多数学生头脑中没有法律意识,在现实面前不能分辨和看清罪与非罪的界限,认为做错了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必负法律责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反醒自己,一旦遇到自己不痛苦的事,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化解自己心理上的疙瘩,而是忽视法律的存在,走不该走的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高校只有不断地在校园内开设法制讲座和法制宣传,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奠定学生们健全的人格,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事物的本质,理解法大于一切主观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当代天之骄子们茁壮成长。
从心理学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自我调节的,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况常常直接影响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他的某个具体行为。”因此,作为我们这批二十一世纪的天之骄子如果遇到烦燥、焦虑、冲动、不顺心等心理,可以按照下列思路去调节:第一、体验感情。在逆境面前不同常人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心理表现,这是因为一些人能积极而冷静的思考自己的遭遇,然后从消极的情绪中摆脱出来;而另外一些人则把感情埋葬心底,以自我为中心,比如马家爵就是因为太压抑而导致自己人格的扭曲。第二、宣泄感情。对某些事物的喜爱能用较好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对矛盾和意见也能爽朗地谈出来,这样就可以防止因为某些方面的不适应而向极端方向转变。从马加爵成长的道路上,也不难看出他与奶奶一起看电视,因为兴趣不同,没有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交流,知识把怨恨积累,在学校关闭自己心里不与朋友交流,最终导致压抑的心理,积累到一定时候,就走到了极端。第三、自我放松。紧张状态也可以引起青年人的不适应,这时候可以进行自我放松,包括身体上的放松和心理上的放松,尽快摆脱紧张情绪,多参加一些学校或后勤组织的文化活动。第四、结交好朋友。充实自我,经常与朋友交流,放松自我。第五、适当运动。健康的身体是摆脱精神困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总之,用积极交往、充满自信、摆脱压力、尊重客观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永远充满着阳光。
参考文献:《犯罪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心理医生》
《校园法制教育》
《保卫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