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尝试――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作者:maoch日期:2004-09-29来源:

尝试――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


 
 
  传统的大学强调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眼下,华中师范大学正在尝试――对话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开对话会”源于一个学生写给校长马敏的信。信中说:“我很想跟校长见一面,说说我的心里话,给学校提两条建议。”校长马敏看了这封信后,很受感动,他决定开一个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对话会,听一听学生的心声。新学年刚开学,马校长把很多事情放在一边,亲自主持召开了校长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对话会,20多名学生代表和各职能门负责人参加了对话会。在4个多小时的对话会上,学生代表积极大胆发言,一下子提出了52个亟待解决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听了学生的发言,马敏校长在对话会上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校办负责人把52个问题划分到相应的职能部门,并督促其限期解决;二是把“对话会”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各职能部门和院系领导要经常召开对话会,倾听学生的心里话,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难题。紧接着,马校长又专门召开了全校干部会议。他说,学校是为学生而办的,学生是我们办好大学的根本,我们的观念一定要变,要由过去的“管学生”变为“服务学生”,如果不转变,我们就要被形势所淘汰。“服务学生”,积极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是这次干部会议的中心思想,也成为学校各职能部门工作的指南。没过多久,学生们发现,反映的52个问题有一半以上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剩下尚未解决的,学校也说明了原因并定下解决的期限。开对话会,倾听了学生的心里话,及时解决了学生反映的问题,加强了学校与学生的沟通,这一做法赢得了广大学生的赞成、理解、信任和支持。抓细节,抓出求真务实的作风有些部门领导认为听报告手机铃声响一下是小事,不影响大局。但是在副校长李向农眼里却成了关系工作作风的大事。一天,该校党委宣传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教授为全校中层干部作报告,报告会上不断有手机铃声响起,大家都认为这很正常。但是报告会结束后,李向农副校长却把自己统计手机铃声的次数公布给了大家:“2:40报告会开始到3:10,手机铃声响了13次;3:20到4:10手机铃声响了14次;加上一次震动,总共28次。后面可能还有一些,我没有听到。我说这个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觉得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与台上精彩的报告有点不和谐。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都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有的还有教学任务,当你在台上讲话或讲课时,如果台下的手机铃声也像今天一样此起彼伏地响起,你心里会怎样想?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要求,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要重视小事,抓住细节。”从此,针对一些部门不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小事、细节,该校大力倡导“抓细节”的工作理念。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向学校反映的问题,无论大小都由校办派专人负责记录整理,每周汇总一次,然后反馈到相关部门并督促解决。有的问题能当即解决的就当即解决。一个学生向学校反映露天电影场厕所卫生没人管理脏乱差的情况后,校办马上把问题反馈到后勤集团的校园管理中心。校园管理中心很快派人去清理,并落实专人负责每天打扫。暑期有学生反映,南区篮球场上一个篮球架的篮板要掉下来但仍有学生在那里打球,学校马上派人去进行了妥善处理。就这样,他们通过“抓细节”抓出了干部求真务实的作风,通过“抓细节”把“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到了实处。
  校长热线,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听取广大学生意见,转变工作作风,学校又同时开通了24小时校长热线和校长电子信箱。据校长办公室负责人说,校长热线和校长电子信箱自去年开通以来,平均每月都要接收学生意见和建议二三十条之多,真正成了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他们是这样做的,有学生通过热线电话或电子信箱向学校反映问题时,校办专门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就会把学生的意见整理后送交校长。校长批示后再由校办反馈到各职能部门并督促解决。最后把解决情况再反馈给校长,同时还通过校报和校园网反馈给广大学生。校长热线电话和校长电子信箱既起到了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作用,又具有监督各职能部门为学生服务的作用,因而这座“桥梁”的架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好评。通过类似的一系列举措,该校转变了职能部门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树立起“服务学生”的观念。学生们也普遍认为,学校真的把学生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因为“查管学生”的事情少了,“服务学生”的事情多了。

 

 

据湖北高校后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