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西安大学生校外租房调查

作者:maoch日期:2004-09-08来源:

西安大学生校外租房调查 
 
 

     “近期,各高校应对学生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和排查,教育学生限期搬回校内住宿。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在校外租房居住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今年6月,被外界称为“禁租令”的《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犹如一粒石子投进平静水面,引发各方关注。
    9月1日,在新学期开始,本报记者深入西安高校以及高校周边“大学生村”探访,以期探求大学生“租房族”的真实心态。
    记者调查 “在这里住的95%都是学生”
    在西安市兴庆南路有两处小有名气的城中村――皇甫庄、沙坡村,上千名高校学子长期在此租房聚居。8月24日,记者暗访这两个城中村发现,其中的火灾隐患、治安状况、房屋质量以及租房学子的安全意识令人担忧。
    随着校外租房热的盛行,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皇甫庄一度成为人人熟知的热土,与交大东校门仅一墙之隔的村口,修建起贴有瓷片气派的门楼。这里人来人往甚为繁华,窄窄的通道两边,门店林立,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穿行其间。此前有关部门测算结果表明,这道小巷,每天早晨7时至8时,每分钟流量为34人次;中午11时至14时,每分钟流量为52人次;下午17时至晚21时,每分钟流量为61人次,其中80%为学生。
    在巷内深处,楼房间的距离仅一人多宽,“一线天”景象很是普遍。皇甫庄里私拉电线现象非常普遍,呈回字形的街巷内,每个巷子都电线横贯,而且很多处都被黑色胶布胡乱地捆缚,形成一个个的“蜘蛛网”。
    在皇甫庄和沙坡村,租房生意十分兴隆,两村房价也大致相当,每月120――130元不等。“在这里住的95%都是学生”,以皇甫庄百户居民估算,至少有2000多个房间被学生租住,如此高的出租率,使得租房成了该村村民的主业。
    沙坡村位于皇甫庄南侧,与皇甫庄大同小异,楼距过窄、电线乱缠、消防设施匮乏。
    陡然增加的入住人口,也使当地警方压力增大。该辖区一位警员坦言,流动人口较多,使周边社会治安情况日趋复杂。记者敲开了临街一院落的一户房门,当被问到安全问题时,3个租房学生表示,感觉还行吧,刚搬来不久,主要考虑价格比较便宜能够接受。
    采访中了解到,在西安类似像皇甫庄、沙坡村这样的“大学生村”不在少数,城南的东、西八里村和瓦胡同村,以及位于长安路的草场坡等与高校毗邻的城中村,都是大学生校外租房的首选地。走进任何一个这样特殊的社区,擦肩而过的更多是年轻的面孔。
    我行我素 为了自由校外找“窝”
    一位学生处干部向记者解析了大学生选择“走读”的原因。
    他说,从类型上可以将在外租房的大学生划分成5类:不受约束型,学校宿舍到点关门、熄灯等管理措施对这种学生来说难以忍受;个性强烈型,这些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经常会与同学发生小摩擦,因而选择“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生活方式。“还有刻苦攻读型,他们更愿意找个清静环境学习;当然也不乏租房同居者,他们属于过家家型,这种同居现象正在逐渐增加,甚至在大一的新生中也会出现。再有就是家庭优越型,优越的家庭条件使这些学生想要属于自己的房间,对他们来说,钱不是问题。”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上述类型逐渐得以印证。
    刘畅是在南郊某大学大四的学生。他和女友谈恋爱已经一年多了,最近刚到学校附近租了套两室一厅的单元房,两人正二八经地过起了“夫妻”生活。“这样比较方便”,据刘畅介绍,他的7个舍友中,有4个人和他一样把女友带回宿舍留宿。学校加强对宿舍的管理后,他们开始选择在外租房,以便继续过“小日子”。
    今年准备考研的交大学生王元,很满意他在皇甫庄临时栖身的15平方米小屋,除了一只大皮箱,和一只随身听,以及简单的洗漱用具外,其余物品包括床等在内,全是房东提供。“这里够安静,能够给我充分的思考空间,比寝室里看书效率至少高出三四倍!”
    省内大部分高校规定每天23时熄灯,晓晨所在的陕西师范大学也不例外。这位面目清秀的大男孩在外租房始于2000年的欧洲锦标赛。为了心爱的足球,他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房间里只有一张床和一台电视机。“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想吃就吃,除了这里,还有哪更自由?”晓晨反问。
    “现在的大学生或希望锻炼能力,或因经济压力,很多人从大一进校就开始到社会上找工作。工作多安排在下午和晚上,这就不能按时回到宿舍,既影响了其他同学休息,也违反了校规。”从长安大学毕业不久的钱俊东对此感同身受,四年大学生活中,他不但完成了学业,还拥有了自己注册资金50万元的公司。
    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理由,高校在扩招后,硬件设施大多跟不上实际需求。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在校外租住的大学生对现状都比较满意。大多学生表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了,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对自己负责。
    高校反应 “禁租令”雷声大雨点小
    从下发通知到在现实中执行,“禁租令”的力度会有多大,真能够改变已经存在多年的校外租房现象?
    “其实,要管住也很难。”不少高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老师感叹。长安大学经管学院团委副书记孙翔洲坦言,学生那么多,校方无法每天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监督。况且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学校如果对他们校外租房强加干预,他们往往会表现出逆反心理;但如果学校放任自流,学生若在校外租房中出了安全方面的事故,或因男女合租而引发不良后果,学校又将面临难以推卸的责任。
    据了解,“禁租令”颁布后,西安部分高校已经有所行动,有的学校在学生行为规范中明令禁止校外租房,明确接到举报并有实据,就要作违规处理,但是此举没有得到更多响应,因为有的学校虽然对校外租房表示不赞成,但没有作为违纪违规处理。
    不同声音 禁止大学生租房是剥夺公民自由
    对“禁租令”的出台也有不同声音。“禁止大学生在外租房的理由是保证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但是,以爱的名义强行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是最为残酷的行为之一,禁止大学生在外租房居住恰恰就是这种行为。”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从事律师职业的诸女士认为,大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大学生”这种身份标签并不能影响他们享受普通公民的公民权。
    上述观点得到不少大学生支持,西安某高校沙姓博士生说,学校有管理权利,关键是怎样管才是最恰当的。“一刀切”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反而会让学生反感,想方设法与学校对着干。假若真出现了有学生因这个问题被开除学籍,可能又会引发另一系列的新问题。“学校纪律神圣不可侵犯?学生权利可以无限扩大?两者矛盾难道真的没有调和的余地?”沙博士问。
   租得起房子 租得起青春吗?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