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浙江用新思路解决新阶段粮食问题

作者:maoch日期:2004-09-06来源:

浙江:用新的思路解决新阶段的粮食问题

   “民以食为天,食以谷为先”,针对当前浙江粮食安全存在的“三个增加、五个减少”的问题,全省上下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培育粮食市场体系,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和应急体系,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来研究解决浙江新阶段的粮食问题。
 (一)落实安全责任,稳定粮食生产
  1.建立严格的粮食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从维护粮食和经济安全大局出发,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对本地区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充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稳定粮食价格负全责。要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把保证粮食生产、提高种粮农民收入作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因粮食安全工作措施不落实发生粮食风波或粮食风波发生后处理不当而造成社会稳定问题的,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2.抓好耕地保护和标准农田建设。认真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措施,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续建500万亩标准农田。实行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严格的标准农田监管制度,切实保护好标准农田,对前些年浙江已建成的1000万亩标准农田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严格的督促检查;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土地复垦基金等要相对集中使用,抓紧落实确定一定比例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支持农业土地开发的政策;妥善处理城市化、工业化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加强土地用地管制,提高土地的集约率,严肃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坚决纠正违规擅自设立开发区(园区)和扩大开发区(园区)面积的现象,防止土地抛荒,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和粮地复种指数,以便进一步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大力发展'订单粮食',地方储备粮轮换粮源首先要立足于通过省内订单收购解决,通过'订单基地'的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实行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制度,根据生产季节发布最低收购价,当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时,由取得资格的粮食经营企业按市场价格随行就市收购;当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时,由政府指定的国有粮食经营企业按最低收购价敞开收购,以解除农民增加粮食生产的后顾之忧。对已出台的免征种植粮油农户的农业税、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对'订单粮食'实行价外补贴等各项支农扶粮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地方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水稻良种补贴,严格控制种子价格,确保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
 (二)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推动粮食流通发展
  1.尽快编制浙江粮食物流规划。发展粮食物流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是新时期推进粮食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发展粮食物流要坚持以'四散'为目标,即粮食的'散装、散卸、散运、散储'。目前,在浙江的粮食流通诸环节中,'四散'技术不配套,基础比较薄弱,建议根据国家发改委到2010年我国粮食流通要基本实现'四散'目标的要求,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浙江省粮食物流发展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2.积极培育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从浙江粮食工作的实际和资源、资源条件出发,打破行业、所有制和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通过对现有的仓储、加工、批发和信息等资源的整合和重组,加快推进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发展。利用浙江的港口优势,在舟山、宁波、温州、嘉兴等地建设粮食中转码头,发展铁水联运,扩大粮食运输能力。近期,建议重点抓好舟山进口粮中转基地和杭州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嘉兴港粮食物流前期工作。
  3.抓紧粮食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由于信息技术是粮食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浙江粮食系统近几年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应加快浙江粮食的流通信息化进程,集粮油信息网、电子商务网、政务管理网和粮油数据库'三网一库'为一体,做到上联省政府及各个管理部门,下联全省粮食收储企业和市县粮食局,横联全国各主要粮食批发市场和商品交易所,顺利实现与省内各地粮油信息平台对接,真正实现粮食物流信息网络。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粮食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加快省级储备库和市县中心粮库建设,争取3-5年内实现'省级储备放省库、市县储备放市县中心库'的目标。对已建成的中心库,逐步建立计算机台帐管理系统,并尽快实现全省联网。
  2.加快粮食加工业的改造。目前,浙江粮食加工企业总体上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档次不高、行业技术水平偏低,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粮食加工业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一是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引导粮食加工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规模结构。二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发展精深加工,开发新产品,创优质名牌。对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省部级著名商标或名牌的给予一定奖励。三是以产业化经营为依托,加快发展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粮食加工转化水平,走产、加、销一体化道路。四是有关政府部门要为企业拓展市场在信息服务、营销网络、展示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
  3.加强粮食市场设施建设。按照主体多元化的要求,抓好粮食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市场的软硬件设施,强化市场服务功能,推动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一方面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参与市场建设,加快资源整合,以批发市场为载体,建设集粮食仓储、批发、加工、信息为一体的粮食市场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抓好重点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网络及市场检测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仓储式销售、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批发市场向配送中心发展。
 (四)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保障粮食市场供应
  1.切实做好粮食市场供应工作。目前浙江大米供应主要靠非国有粮食批发商从产区采购,以及大型连锁超市从有品牌的大米加工企业采购。非国有粮食企业已成为浙江粮食批发和零售的主渠道。对这些企业,一方面要加强服务,发挥他们搞活流通,保证市场供应的积极作用,帮助协调解决粮食经营和调运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市场供应和稳定。另一方面要引导和管理,明确粮食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规定其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最低库存或最高库存的数量,使其承担起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的责任;建立粮食批发商、成品粮加工厂和连锁超市的粮食购进、销售和库存的统计报告制度。
  2.抓好储备粮工作。储备粮是市场化条件下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物质基础。积极组织粮源,确保地方储备规模的落实,做到规模、粮库、费用'三到位'。严格储备粮轮换制度,提前落实粮源,边进边出,确保储备粮的数量和质量;增强储备粮调控的有效性,各品种比例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争取经过调整,晚稻比例提高到30%;完善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确保全省每年筹集6.62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其中省级3.62亿元(含宁波),市、县(市、区)3亿元。随时做好地方储备粮投放市场的准备,做到销售不断档,价格防暴涨。建议省里抓紧研究制订《浙江省储备粮管理条例》,使浙江地方储备粮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3.加强粮食市场和价格管理。建立粮食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粮食收购、加工、批发的企业设定必要的准入条件。加强对粮食批发市场的培育和监管,减免粮食批发市场的经营户有关税费负担,鼓励各类企业和个人从事粮食经营,对依法经营的企业和个人,年经营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应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囤积居奇、哄抬粮价、假冒伪劣等违法经营行为,建立粮食市场质量检测、监管体系,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制定粮食市场和价格管理的行政规章,具体内容包括粮食市场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状态时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好大中专学校等单位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的粮油供应工作,确保粮食质量。
 (五)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1.建立粮食安全应急组织。成立粮食安全指挥机构。为了确保在紧急状态下全省范围的粮食供应安全,统一组织和协调省内粮食生产、收购、运输、加工、供应等各项工作,成立由省政府牵头,计划、粮食、农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粮食应急指挥部,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组织,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各市、县政府都要建立相应的机构,确保上下协调,信息畅通。
  2.采取分层应对的粮食供给安全策略。在粮食紧张时,采取分层次应对的粮食供给安全策略,确保城镇居民和农村缺粮人口的口粮供应,确保种子用粮供应,适当保障其它用粮需要。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主要以市场调节为主。并设定粮价'警戒线',对短期内粮价上涨一倍以上的,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建立省级粮食安全调控资金,5年内全省达到3-4亿元的规模,其中省级1亿元,资金来源从粮食专项资金中调剂筹集,主要用于应急粮食采购、应急费用等支出。
  3.落实应急粮源。应急粮源主要是地方储备粮、成品粮储备和最低周转库存。各级必须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落实好粮食储备。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缺粮地区和边远海岛等需落实一定数量的成品粮储备。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和增加应急粮源,如与主产区合作搞粮食移地储存, 到产区建立粮食生产、收购基地。鼓励粮食加工、批发企业多增加商品粮周转库存。对在政府调控粮食市场中做出贡献的企业,要给予奖励或补贴。
  4.落实粮食应急加工和供应网点。市县要根据当地城填居民和乡村人口应急供应的需要,落实紧急情况下的粮食加工和供应网点。应急供应点的确定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县以下要以城关镇为重点,每个乡镇至少要有一至二个供应点。
  5.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根据粮食等基本食品价格上涨情况,适时提出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建议,以确保城市低收入居民和下岗职工的生活不受影响。特别要关心低收入敏感群体的生活,办好学生食堂,稳定食堂饭菜价格,必要时地方财政和学校要给予补助。做好救济救灾工作,妥善解决受灾地区群众缺粮问题。注意加强舆论引导,坚持内紧外松,防止媒体炒作,稳定居民消费心理。

 

 

文件来源:杭州商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