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生公寓的发展趋势
--管理智能化、服务社区化
东南大学 沈峥嵘 王俊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向高校提供更好的后勤服务,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应对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学生公寓建设应该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点,传统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已经束缚了后勤产业的发展,学生公寓的改革势在必行。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方向看,不断完善学生公寓中的教育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学生公寓管理的新思路、新办法,建立与传统的学生宿舍差距较大的新型大学生公寓是发展的方向。新型大学生公寓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向学生公寓的管理智能化和服务社区化的管理模式发展。
管理智能化和服务社区化是后勤产业深化改革的新尝试,管理模式的改变需要新型的公寓配套设施,在当前公寓管理的模式下,需要对公寓的布局进行全新的调整。将几个或者多个学生宿舍或者学生公寓归为一个整体,形成由几个公寓组成的一片社区。解放先前多个公寓的管理岗位,由多个岗位变成两个或者一个岗位,用计算机连接管理,加强对学生公寓的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社区内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网点,把富余出来的管理人员投入到学生公寓社区内进行服务,形成社区化的公寓管理服务模式。
一、管理智能化。所谓管理职能化就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公寓的管理实行网络智能化管理。国家建设部在1999年12月制定的《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就智能化小区的建设首次提出了智能化的准则,为学生公寓智能化管理提供了系统的参考。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的变化,促使学生公寓向管理智能化的转变。
管理智能化,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设学生生活网络和公寓管理服务网络,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服务,体现高效管理,实施高效服务。将几幢学生宿舍形成的社区实行连网管理,学生进出公寓进行红外刷卡管理,减少管理人员,杜绝了外来人员的进入;对公寓内部的床位、电费、水费管理等都实行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增设学生社区BBS、公寓管理员信箱和住宿信息、电话号码、火车时刻、住宿费、超额水电费、卫生考评等网络查询功能,将现实世界、书本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生活网络服务。
学生公寓的智能化管理就是在学生公寓建立智能小区,进行各方面的管理,促使管理模式的合理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智能化社区的建立,对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尤其将学生进出、消防报警、用电负载识别等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广泛运用计算机平台的自动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进行这些工作,可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以解决许多单靠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实时微机管理,随时了解入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日常动态,形成服务方与学生之间的双向联系,形成公寓管理信息的流通,推进管理科学化、智能化的进程。
2、服务社区化。所谓服务社区化,就是在几个公寓形成的智能小区内建立新型的现代化的学生公寓社区,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服务经营管理方式。学生生活社区是学生的生活区域,按照学生社区的管理模式,采用社区化的管理服务办法,着重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形成新型的服务型学生社区。新型的学生公寓社区建立后,富余出来的管理人员全部投入到学生公寓社区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社区内设立各类服务网点,设立小型的超市,书店,洗衣间等配套服务设施,使学生在社区内部就可以获得多种服务。在社区的网点内设立学生勤工助学点,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通过这样的社区建立和服务管理,在管理的同时,服务工作形成社区化的模式。
学生公寓社区建立的同时,还要健全社区生活指南,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社区的文化氛围建设,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学生宿舍内外建造和张挂由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各类人文景观及人生格言、警句、艺术作品等;在学生社区内设立学生阅览室、广播台、宣传橱窗、文体活动中心及由学生参与勤工俭学的的超市、书报亭等勤工助学基地。还可以在各社区内举办各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文艺晚会、音乐会。主办蓝球赛、台球赛、演讲比赛、寝室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社区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公寓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生活的社区。
管理智能化,服务社区化是新型的后勤服务体系。当然,学生公寓的改革仍要坚持姓"教"这个根本原则,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逐步实现学生公寓在管理智能化,服务社区化的全新服务模式。在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教育中,仍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按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加强学生自律建设,逐步形成学生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的约束下自觉遵守的机制和习惯。后勤改革的最终目的,应当是提高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探索学生公寓建设和管理就是要创造一流的后勤服务,学生公寓的管理智能化,服务社区化是后勤改革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