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在上海体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协议续签仪式上讲话

作者:maoch日期:2004-08-19来源: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在上海体院

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协议续签仪式上讲话


    近日,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在市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上海体育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转制协议的续签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为五年来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提出了三点看法。

    第一,坚持改革的成果和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大家知道我国传统的高校后勤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产物。这种体制的典型特征就是两句话,一是“一校一户办后勤”,二是“校校后勤办社会”社会上有很多可用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政府和学校却承担了大量本该由社会做的事情。解决这一问题,后勤资源来自于何方就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当政府和学校投人皆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引人社会资源就成为必然和唯一的选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这个选择,就没有今天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没有这个选择,高校后勤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保障能力和师生的满意程度。

    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这条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随着高校新一轮的发展的到来,进一步更加有效,更加规范地引进社会资源,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就成为全体高校后勤从业人员的新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面对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解决新问题,抓住新的工作重点,与时俱进,实现新的发展。

    什么是新形势。我认为一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更加尊重和肯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前提下,积极、审慎和规范地推进改革;在形成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体制框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和解决影响或阻碍社会资源进人高校的各种机制性问题。二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制定,对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上海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在后勤服务主体业己多元化的情况下,进一步打破壁垒 ,建设形成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的校园后勤服务市场。在明确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前提下,积极培育和壮大规范分离后的后勤实体成为真正的后勤企业。

    什么是新任务就是继续满足不断快速增长的师生对于高校后勤服务的需求;就是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符合事业发展需要的新型的后勤保障体系。
什么是新的问题。在投人、经营和服务主体多元化以及社会化程度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万,高校后勤服务是否应当具有公益性以及公益性应当由谁承担的问题已经凸现。在现实当中、高校后勤服务应该体现公益性是比较认同的,但谁是公益性的承担者.或如何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分担公益性却尚未形成共识和机制。

    什么是新的工作重点。就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实体的建设,使规范分离以后的后勤实体真正成为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的后勤服务企业。就是当高校后勤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各种不同的市场主体参与其间,如何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

    第三,政府、学校、学校后勤企业或实体以及后勤职工要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

    从政府来说,要坚定改革、推进改革。从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增加投人和减免税费等方一面入手,切实承担起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而的责任。

    从高校来说,要继续根据学生规模和需求的提高,增加对后勤的投入,继续实行将学校资产无偿或优惠提供后勤企业使用的政策,坚持后勤转制人员的各项人事政策.对学生公益性食堂实行水电费用补贴,且对不同主体经营公益性食堂,实行统一的补贴政策。加强后勤企业和实体的质量监督,以确保后勤服务与学校整休事业发展相协调、相统一。

据《上海后勤社会化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