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宜昌召开

作者:maoch日期:2004-08-06来源:

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宜昌召开


    2004年7月20-21日,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在宜昌召开。这次会议以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2004年度后勤管理研究会的工作,传达了中国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的主要会议精神,并组织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朱宝铜处长向大家通报了全国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分析了后勤改革面临的形势,进一步阐述了后勤改革的内涵,并就如何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出了意见。湖北高校后勤管理研究回理事长武汉理工大学李海婴副校长作了后勤管理研究会2004年度工作报告,湖北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武汉理工大学后勤管理处冯艳飞处长介绍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的有关会议精神,七所高校进行了经验交流。会议由湖北高校后勤研究会秘书长省高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沈晓春主持。

    教育部后勤改革处朱宝铜处长在会议上作了讲话。他认为,新型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内涵可阐述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政府、学校、社会监督管理。”这一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就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模式,而且,这个目标模式与整个国际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思路完全一致。确立这样一个清晰的目标模式,对下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目前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有三项基本任务。一是推进后勤服务实体的企业化建设。后勤服务注册企业法人是实现与学校规范分离的有效办法,既可以实现与学校的分离,也可以向社会企业一样从事经营活动,还可为建立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创造条件。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逐步将后勤实体注册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同时,使后勤服务实体按照企业管理和运营的要求加强内部建设。二是推进后勤实体的产权多元化建设。这样做将有助于明确责任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主体,减少行政干预,实现校企分开,向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三是构建开放、规范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逐步开放市场,建立起真正的市场竞争机制,促使后勤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政府和学校应逐步淡出资源配置的舞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创造一个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监管严密的市场环境,实现教育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李海婴副校长在工作报告中回顾了我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2003-2004年度所做的工作。一是加强研究会自身建设;二是配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组织秘书长会议、常务理事长会议及对口支援西藏大学会议;三是注重理论研究,组织赴外省考察和研讨、培训活动,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下一年度的工作,李海婴同志提出,“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局面。加强研究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研究会工作;加强理论研究工作及人才培养,促进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开展理论和实践创新,巩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会上,陕西师范大学王武海总经理做了题为《高校后勤电脑网络化管理》的专题发言,着重介绍了实行电脑网络化管理的重大意义和陕西师大后勤集团实行电脑网络管理的经验。河北大学许永强副总经理作了题为《科学设计,全程关注,大力扶持,适时推进,努力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模式》的专题发言,介绍了河北大学后勤服务实体成立独立法人实体的改革历程,讲述了改革的思路和具体的操作办法。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三峡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学校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的经验。

    沈晓春同志作了会议总结发言。他希望各高校同志统一思想认识,回去后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坚定信心,研究和解决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继续深化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他提出,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二是实行后勤计算机网络建设,提高后勤服务与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进后勤法人实体建设,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据湖北高校后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