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事件”为高校教育管理敲响警钟
暑假已至,许多大学生开始了社会实践和打工实习。如何在假期确保学生们的安全,尤其是近段时间,一些高校学子身陷非法传销泥潭的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人士指出,大学生被传销“鸦片”迷惑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和就业教育已是刻不容缓。
管理松散削弱校园凝聚力
北京科技大学学工部负责教师指出,大学目前较为松散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销悲剧的发生。据了解,在重庆“欧丽曼”事件中,不少大学生已经旷课数月,学校方面对此却一无所知。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后,课堂内外的活动从过去“以班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变成现在的“同班不同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主性、自由度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相对减少,校园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减弱。一些学生被参与传销的同乡、朋友拉下水,最初就是被传销组织所谓的“亲情管理”所诱惑,以为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一些大学管理者介绍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管理工作越来越艰巨。不少高校的校规中都有在校学生不许经商的内容,然而控制起来有一定难度。许多学生不住在校内,一些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以勤工俭学的名义打零工,结果有些就陷入传销的圈子中去了。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如今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如毕业班学生、实习学生的管理。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当尽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重视离校学生的去向,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尽快解决,避免学生在一些错误的迷局中越陷越深。
就业教育缺位值得反思
“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事件”发生后,许多人为这些误入歧途的学子是非不分、脑子“不堪一洗”而深感痛心。江西宜春学院教师宋卫民说,一些大学生把理想前途庸俗化成“理想钱途”,把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当成人生的最大目标。正因为他们价值观的偏离,才会在传销组织者撒下的弥天大谎里陶醉于“一枕黄粱”。
时下大学校园里贫富悬殊较大,一些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以物质财富来衡量成功与否的成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诸多反馈信息表明,在就业压力面前的迷失,折射出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不适应的症状:他们向往成功却又惧怕竞争,他们极端自我却又极其脆弱,他们渴望财富却不愿意太辛苦去收获。
有关人士指出,高校应该反思在大学生就业教育方面的缺位。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学校不仅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就业创造外部条件,更要从思想上关心、帮助他们,努力为他们解开已经很沉重的就业心结,尤其是对那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应全方位地关心他们,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挑战、尽快适应社会。教育部近日也发文要求学校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学生自觉抵制非法传销诱惑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
为心灵筑起坚固防线
南开大学团委副书记王凤认为,如今大学精神的魅力、实现梦想的力量越来越被功利的观念所取代,以致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守”现象,各地大学生对非法传销的群体参与,都反映了“失守”问题的严重性。
从传销事件暴露出的学生身上不完善的社会判断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看,大学增加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在学生心中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教育永远都有现实而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工作方式,与时俱进,确立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摸清学生思想的脉搏,了解其思想认识的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副司长孙霄兵指出,针对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大学教育部门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自律精神,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使学生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社会,筑起坚固的精神防线,抵御各种非法组织、腐朽思想观念、经济利益的诱惑。
“传销事件”给高校及其管理部门带来的是反思,敲响的是警钟。我们当务之急是痛定思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维护高校的稳定。
价值观的速成与滞后 ■文若
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大学生受骗参与传销活动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据报道,每个加入传销组织的人都要经过一番“洗脑”:重塑自我、实现人生价值……鼓动得人激情澎湃、跃跃欲试。不少大学生在短短几天内就被“成功”洗脑,就完成了对价值观的“塑造”。
价值观是一个人判断是非曲直的信念体系,它引导人们去追求想要的东西。人的价值观有三个发展阶段:偏爱――接受――献身。传销组织者在速成参与者的价值观上颇有一套,他们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首先让大学生对他们提出的“磨砺意志”、“创业致富”等理念产生认同并接受,进而紧锣密鼓、不容喘息地加以深化,使其迅速转化为为其“献身”的行动。
传销之所以违法是因为它是一种欺诈行为,它不像合法企业是通过销售产品获利,而是直接掏别人(下家)兜里的钱而使自己致富。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被“成功”、“致富”的谎言所迷惑,投入地去掏别人的兜儿而不觉的是错,问题在于他们价值观的判断标准被传销组织者引入了歧途。
长期以来,我们的价值观教育多是集体价值观教育,“自我价值”常常被忽略,在它应当逐渐形成的时期没有真正形成或没有正确形成。而现代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强调对个体的尊重,这就造成人们一方面越来越重视实现自我价值,一方面“自我价值”却还处于模糊状态。集体价值观与自我价值观之间出现了断层,犹如心理的发展没有跟上生理的发展。可是,我们在长期的教育中常常要求一个人如何为社会作贡献,却很少谈个人如何从社会中获得回报,这也为传销组织者提供了机会。
现实中有一个事实不容否认,就是人们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常以财富的多少为标准,谁赚钱多谁本领就大。实际上一个人追求财富并不为过,一个人首先能自己过得好而后惠及他人有什么不好呢?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方式获得财富。
参与传销的大学生有不少是旷课数月而学校一无所知,有的是在毕业实习期间学校鞭长莫及,一些不法分子混入招聘市场以介绍工作为名诱骗大学生上钩。在人们呼吁学校加强管理、要求规范就业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者怎样契合实际进行教育,找好个人需求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歌德说:“你要喜爱自己的价值观,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有时,需要和能要之间并不完全等同,这就需要用“是不是给社会创造价值”来衡量。如果做不到“给社会创造价值”,那至少要恪守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条下限。有了正确的准则,在纷乱繁杂、良莠共存的现象中,就能找准符合社会道德的那条路。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