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动态

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全力打造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作者:maoch日期:2004-07-08来源:

拔尖人才+创新团队全力打造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本报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及相关的实施办法,标志着新一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全面正式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实施,对于推进高等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问:能否请您谈一谈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意味着什么?

  答: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重大举措。去年年底,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定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这是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集聚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是国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中肩负着重要而特殊的历史使命。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高等学校在培养和集聚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并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教育部党组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2004年3月,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以及一批重点学科,是新一轮《行动计划》的两大战略重点之一,这对于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为高等学校更好地肩负起向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的人才组织保证。

  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推动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部署。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关键是要建设好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时期,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人才的要求还不够适应,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缺少一流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因此,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提高高等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已成为高等学校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正是推动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部署,必将带动各地和高等学校主动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加大人才工作投入,不断探索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把高等学校建设成为汇聚高层次人才的战略高地。

  问: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努力实现以下总体目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紧密衔接、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支持优秀人才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重要的知识贡献。

  问: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应遵循哪些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答: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首先,必须牢固树立千秋大业、教育为本,教育大业、人才为本的观念,坚持把人才资源作为振兴教育的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创建高水平大学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其次,必须扩大视野,拓宽渠道,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充分发挥教育自身所具有的培养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所具有的人才汇聚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留学工作所具有的海外人才资源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第三,必须坚持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相统一,使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平台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结合,实现设岗、选人与做事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

  第四,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抓手,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注重青年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

  最后,必须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努力营造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制度和政策环境,加大人才资源整合力度,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努力打造知名人才计划品牌。

  问:“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整体框架和主要特点是什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

  答:“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第一层次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主要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第二层次是“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着眼于培养、支持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第三层次是“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着眼于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这三个层次人才计划体系的设计和构建是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的要求,本着“科学定位、突出重点、打造品牌”的原则,在教育部原来10多个人才计划项目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完善和创新而形成的。主要有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人选标准注重德才兼备。坚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要求人选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科学道德高尚,学风严谨,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精神。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还要求有相应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注重学术梯队建设,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

  二是计划内容注重继承创新。此次实施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对上一期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的继承、创新和发展。对于上一期人才工程中具有较好影响的计划项目,继续保留并加以改进完善,努力打造知名人才品牌。与上一期人才工程相比,支持规模有了明显增加,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强,遴选办法更加完善,还新设了创新团队项目,并以此为重要抓手,鼓励高校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新模式,努力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子。

  三是支持体系注重系统设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注重体系分层设计、增强合力。着眼于构建能够促进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的体系,三个层次各有定位、支持人群不同,但三个层次间有很强的牵引和支撑关系,使三个层次定位清晰、衔接紧密,相互支持。其次在支持途径上,坚持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紧密结合,强调在事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在学校建设中造就人才,进一步改革人才遴选机制、评价机制,努力营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四是资源配置注重集成整合。这个计划的设计体现了对资源的集成整合、优化配置。在计划的实施上,坚持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将人才计划与“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公派留学等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人才、基地、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

  问:请介绍一下“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长江学者项目主要内容是什么?与原来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

  答:“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包括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两个项目。其中,长江学者项目是原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继续和发展。该项目将紧紧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方向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由高等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学科跟踪国际科学前沿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同时,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短期回国进行合作研究。

  具体实施办法为:每年聘任100名特聘教授和100名讲座教授,聘期三年。教育部在聘期内给予特聘教授每年10万元的奖金,讲座教授每月1.5万元奖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必须每年在受聘高等学校工作9个月以上。高等学校必须为聘任的特聘教授配套必要的科研经费,其中,自然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2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科研配套经费不低于50万元。

  与上一期“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比,“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长江学者项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一是实施范围扩大到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二是增加了讲座教授数额,由过去的每年10人增加到100人,以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著名学者短期回国进行合作研究;三是进一步增强岗位设置的针对性,要求高校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必须坚持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与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以及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与高校科学研究整体规划和学科布局相结合;四是更加重视发挥招聘学校的主体作用,强化高校在长江学者的岗位设置、遴选聘任和提供科研配套条件等方面的责任;五是在长江学者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任务中,强调长江学者不仅要学术造诣高深,创新能力强,而且要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使长江学者聘任与创新团队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长江学者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体现设岗、选人、做事的高度统一,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的创新团队项目作为一个新设项目,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创新团队项目是对优秀人才群体的支持项目,是推进人才组织模式创新的重大举措。这个项目将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从事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重大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给予重点资助,充分发挥高校的多学科优势和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打破人才组织上的体制性障碍,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促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及重点学科建设,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一般应为在本校科研教学第一线全职工作的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中青年专家。

  具体实施办法为:每年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资助期限为三年,每个创新团队资助经费总额为300万元。实施“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的入选团队,其支持经费由所在高等学校“985工程”建设经费中统一安排;其他高等学校的入选团队,其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高等学校按1?1比例共同资助。在资助期内,遴选部分创新团队成员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问:“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由上一期《行动计划》中“高校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4个人才计划整合而成。该计划重点资助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其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搭建台阶、创造条件。

  具体实施办法为:每年遴选支持1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期限为三年。资助经费总额为自然科学类每人5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每人20万元。实施“985工程”重点建设项目高等学校的入选者,其支持经费由所在学校“985工程”建设经费中统一安排;其他高等学校入选者的支持经费由教育部和所在学校按1:1比例共同资助。在资助期内,选派部分入选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育部将通过哪些具体项目来推动高等学校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答:“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由高等学校负责实施。高等学校要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的基础上,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兼任学生思想政治等工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推动高等学校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将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6个项目,每年重点支持培养1000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其中,“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计划5年内为高等学校培养上万名具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青年骨干教师,提升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学位水平;“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每年支持80名左右在高等学校工作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鼓励、支持他们开展探索性研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每年资助1000人左右,通过提供科研启动经费等方式,支持更多的优秀留学人员从事科研教学工作;“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将通过多种途径,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研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选拔1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重点高等学校主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学术水平;“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将围绕学科前沿知识每年培训教师2000人。

  问:请进一步介绍一下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扩大高等学校教师出国留学的规模。

  答:进一步做好高校教师出国留学工作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教育部将通过多种途径,多方筹措资金,特别是鼓励和积极推进高等学校与国际著名大学的强强合作和强项合作,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派力度,选择一大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建立国外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和著名教授资源库,进一步增强选派的针对性。

  对入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的创新团队成员和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部分人员,每年计划选派300名,给予重点资助,直接作为“高级研究学者”赴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究。通过“访问学者”、“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等项目以及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每年资助5000名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问学者研究、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追踪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希望高等学校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强强合作”、“强项合作”,积极争取国外的支持和资助,打通开放式培养人才的绿色通道,不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今后力争做到重点大学的青年学术骨干都有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研修的经历。

  问:教育部还将采取哪些政策措施,保障“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

  答:“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要成功实施,需要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教育部将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促进人才计划的顺利实施。

  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基地、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要与“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密切配合,整体实施,大力推进一流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调整投入使用方向,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教育部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有关人才计划的实施。在重大建设项目经费中,将明确规定划出相当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如“985工程”建设经费中要把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211工程”建设经费必须有一定比例用于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遴选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在人才遴选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同行专家在评审中的作用,严把人才遴选质量,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学风和科学精神、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素质。按照统筹兼顾、分类管理的原则,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实施人才分类管理,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不同类型的学科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

  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使稳定、吸引和激励人才向更加重视鼓励人才想干事业、干成事业和干大事业方面转变,更好地促进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要规范岗位津贴制度,收入分配政策要重实绩、重贡献,对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要公益研究等方面的人才给予扶持。积极探索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试行年薪制。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指导,加强评估检查,规范合同管理,对未按聘任合同履行职责的学校或个人,要坚决按照合同和有关规定取消资格或停止资助。

  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继续实施“春晖计划”,设立回国工作项目和为国服务项目,为留学回国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并通过项目资助形式支持和鼓励在外优秀留学人才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创新引进机制,大力做好出国招聘留学人才工作,积极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创业引进、智力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优秀留学人才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等学校与优秀留学人才的联系,制定并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切实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为保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工作有效地进行,教育部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由周济部长担任组长,相关副部长担任副组长,13个司局和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担任成员。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结合高等教育的实际,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案,做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司。各项人才计划由有关司局分别牵头组织实施。

  各地区、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以高效率、高质量、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匹配经费、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等各种措施,为所属高等学校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创造条件,提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部门制定并实施针对本地区或本部门高等学校的相关人才计划,与“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支持和培养高等学校优秀人才的新格局,更有力地推进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要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学科基础和人才队伍的现状,认真研究制定本校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整合工作资源,完善工作机制,保证人才质量,统筹做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及有关人才计划的实施工作,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据《中国教育报》
 


Warning: Unknown: write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28) in Unknown on line 0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files).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