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警惕“学分制”收费的异化
从今年秋季起,四川省部分高校将推行学分制收费改革。所谓学分制学费标准,是指学生按学校规定的最低学分(160-190个)要求完成学业正常毕业所缴纳的最高学费标准。按照相关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预交规定数额的学分学费后,取得选课资格,学生选课后按实际学分数结算学分学费。
根据四川省此次高校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方案,学分制收费每分最高为250元,最低78元。这就是说,每个大学生,获取每一个学分,都必须向高校缴纳相应的学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获得不同课目的学分所需缴纳的学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3倍),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特定影响。
为了修满总学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可能选择那些学费标准较低的学分,选课余地相对较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选课的余地会增大。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同一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而对那些课程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校可根据不同情况免费补考一次,补考不及格者,须按相应的学分数重新交纳50%的学分学费。当前我国高校的考试模式还存在一些弊病,比如,教师在临考前给学生“划重点”的应考方式普遍存在。这种情况下,学分收费,就有将学分变相“卖”给学生之嫌,使得学分大大贬值,也很容易培养学生的功利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学分制收费改革,必然要求高校能有效、因人而异地给学生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如果高校师资配备、软硬件设置跟不上,势必造成高等教育和管理上的无序,降低教育质量。
高校按照学分收费,学生读多少学分,就交多少钱。多读多交,少读少交。学分制学费标准不同,可由学生按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一切看起来很公平和公正。但我想说的是,规范高校收费,虽然不能搞“一刀切”,但如何有效的控制高校收费的方式和空间,极其重要。如果将高校收费的口子开得过宽,收费的形式太不确定,就容易滋生出教育收费上的腐败行为。如今高校已经不是清水衙门,一些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不是什么圣徒了。一所高校大都有万名左右的大学生,如果说对这些学生都按其每年所得的学分来收费,这本身就会是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很容易形成高等教育收费的“真空”甚至是“黑洞”。
笔者以为,高等教育改革需要高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不断深化,实行“学分制”能给高校教育和管理模式带来了较大的变化。如果片面把学分兑换成“商品”,就走上另一个极端了,很难保证高校的教育质量,同时也容易滋生腐败。
据《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