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解析“工程”成败关键
在今天召开的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特别强调,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本次试点工作,要举全教育系统之力,同时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千方百计把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地面收视点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三种模式”的应用认真抓好。
她突出强调了以下5个方面:
一是应用的重点是面向学生。要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让广大农村的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要把“三种模式”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采取有力措施,在农村中小学广泛、迅速普及光盘教学或光盘辅助教学;卫星收视点要进课堂,不能只是装备在小房间或会议室里;农村初中的计算机教室也不能仅仅用于上信息技术课,更不能仅仅用来学打字,而要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和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二是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加强教师培训是当务之急,不仅要进行设备使用的培训,更要教会他们如何使用“三种模式”来上课。每所学校都要至少培训两名业务骨干教师,同时还要有步骤地对所有教师进行培训。省、地、县、校都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训方案和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对所有中小学教师进行轮训。试点省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优、晋职等方面,要把教师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手段作为重要内容。
三是要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三种模式”的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整合教研、电教、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力量,设立专门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好集中连片地区的整体示范,县级教育部门要通过观摩教学、巡回指导、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同时,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不能增加学生的负担。
四是应用的根本保障是资源建设。硬件平台搭好以后,资源建设就是最大的问题。资源建设必须保证质量,要符合国家的要求,保证在政治性、科学性上的正确,要严格审查。目前资源建设正在推进当中,教育部―李嘉诚西部教育扶贫项目已经建成了总容量达148GB的教学资源库;中国教育电视台每天安排11个半小时的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人民教育出版社已经制作完成了与教材配套的、适合农村中小学使用的教学光盘180张;教育部还向社会征集、遴选、审核了34家出版单位选送的1116个条目、5272盘片的教学光盘;另外,教育部与文化部已经商定共同推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进校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数字专用频道也将正式开通,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提供教育类的资源。尽管如此,适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教育教学的资源仍显不足,所以,要进一步加快资源建设,要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开发。
五是要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功能,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要利用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平台,把学校建设成农村的文化中心、党员干部教育中心、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中心。在系统建好以后,在抓好教育教学应用的同时,要将工程的实施与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结合起来,大力推进“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整合农村各类教育资源,为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