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要进大学生公寓
候靖方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省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学生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不同学校、不同系科的学生集中居住在高教园区,后勤服务彻底实行社会化。这就对传统的学生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和加强学生生活区特别是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为此,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目标,采取了六项措施:
辅导员进住学生公寓。原则上,浙江省高校每幢校外学生公寓都要有两间以上辅导员工作室,由公寓开发商、管理商免费提供;学校负责选派优秀辅导员进住,具体从事该幢公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
学生党团组织建到公寓。公寓学生党团组织既可以在现有校、系(学院)、年级、班组体系的基础上,以寝室为单位建立学生党团小组,也可以根据公寓规模的大小,以一幢或几幢公寓为单位建立学生临时党团支部。
把学生在公寓的表现纳入德育考评体系。学生在生活区的表现,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学籍考核的内容,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和助学金等的重要依据,在考评中,吸收公寓管理等部门参与。
建立学生公寓的自我管理组织。在每个学生寝室设“寝室长”的基础上,每层楼设“层长”,每幢楼设“楼长”。楼、层长及时向学校和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学生的要求、意见,协助辅导员、宿管员排解矛盾,组织开展文体活动等。
面向公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鼓励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直接面向公寓开展活动;在公寓区逐步建立各类咨询、服务机构,向学生提供生活、心理、卫生、学习等咨询服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结合起来。
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单位的职责。我们要求各高校后勤服务单位设立公寓安全保卫机构,与当地公安部门签订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建立各公寓楼的治安保卫小组,实行全日制值班、日常值勤、查房等制度;拓宽与学校、学生之间的对话渠道,公开学生投诉和纠纷处理的办法、程序等。
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大学生公寓后,极大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公寓已成为大学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辅导员成为公寓学生的良师益友。目前,凡是有校外学生公寓的地方,都能见到学生辅导员的身影。浙江工程学院在学生公寓专门配备了39名辅导员,房门上挂出“大学生成才咨询室”。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和中国计量学院的辅导员,在新生报到第一天就住到了公寓。大部分高校还把心理辅导室、活动室、就业指导中心、帮困助学中心等设到了公寓。入住公寓的辅导员主动找学生谈心,对突出问题跟踪了解,及时开展心理辅导,疏通思想情绪,帮助排忧解难,深受学生欢迎。
公寓党团组织影响越来越大。浙江万里学院在学生社区(公寓)建立了党工委,按公寓楼分别组建了党支部、团总支。浙江工业大学在学生社区成立了学生工作办公室,组建了公寓团组织代表大会。一些高校在学生活动室设立了“学生党员示范交流岗”。温州大学还实行了学生党员寝室挂牌承诺制,提出了“有困难找党员”的口号。党团组织已普遍覆盖、渗透到校外学生公寓中。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校外学生公寓基本建立了楼长、层长、寝室长等为主体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楼、层长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寝室内务检查、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浙江师范大学的20幢学生公寓,全部实行楼长负责制。许多学校组建了学生自律委员会,还有的高校实行学生助管员制度,让学生参与公寓管理、监督工作。
公寓文化活动越来越多。不少高校通过举办“社区艺术节”系列活动,活跃了公寓文化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园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浙江中医学院在学生公寓辟出10个学生工作办公室、6个学生娱乐中心,每年开展大学生寝室文化节活动。浙江大学成立了特色宿舍俱乐部,举行健身、书画等活动。各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和学生社团也都向学生公寓覆盖。浙江大学的“求是潮”、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红色家园”、宁波大学的“涌潮”等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延伸到了公寓。全省高校的1500多个社团面向公寓开展了大量活动,从而把学校与学生、课内和课外、教学区与公寓区紧紧连在一起。
(原载《求是》杂志2002年第18期,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