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模式”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方向
武汉工业学院 檀坤华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河南省南阳市团市委与农村信用联社,探寻出一种提供大学生助学贷款的新路子――“南阳模式”。
“南阳模式”的基本特点与现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区别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贷款人是大学生本人,而“南阳模式”是学生家长;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象审核权在高校,而“南阳模式”由地方团组织审核;国家助学贷款由学生就读地银行发放,而“南阳模式”由生源所在地农村信用社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实行“大学生信用担保”,而“南阳模式”是由学生家长的亲朋好友联名提供信用担保。2002年、2003年共有千余人享受团市委的贴息补助,3000余名大学生享受“南阳模式”带来的实惠。
据了解,广州地区银行试图停办“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其原因是部分大学毕业生拖延或拒绝归还贷款,使银行不良贷款额上升,故取此下策。与广州一样,在全国其他省市、国家助学贷款正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南阳模式”提出一个全新的思路,值得借鉴。
笔者一直在高校工作,是早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参与者。一直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正确的,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贫困家庭子女的求学与成才,但对贷款的运作方式一直存有疑虑,这些年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国家助学贷款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银行的贷款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二者间的矛盾如同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一样,很难调和,如果强行实施,总有一天会导致矛盾的激化,商业银行是直接受害者,使原本不良贷款比例畸高的银行经营者背上沉重的包袱,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这是政府不愿看到的结果。另一方面,20%左右的贫困大学生,就指望着贷款去完成学业,否则,他们就要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是政府不愿看到的局面。
笔者认为,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难题的办法就是要改变目前的运作方式,借鉴“南阳模式”,将放贷银行由学校所在地银行变为生源所在地银行或者农村信用社,贷款人不是大学生本人而是学生家长,贷款风险就大大降低了,如同其他商业贷款一样,不存在特别的风险。
理由有四:
首先,学生家庭一般是有固定住所的(或者父母亲的工作单位),使银行较易找到还贷目标。不象少数大学毕业生,行踪不定,去向不明,是否就业不一定,其父母都不一定清楚学生在何方,银行到哪里去索贷。所以,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私下里嘀咕:给大学生放贷,如同向大海里抛钱,能否收回来,心里根本没底。没底的事情谁还有积极性。
其次,学生家庭是否贫困,只有生源所在地社区最清楚,是否属于放贷对象,由当地政府或社区去认定,而不是学校向地方索要证明材料,前者更加客观一些、真实一些。
再次,贷款担保是比较容易操作的,住房抵押,父母亲单位、同事、亲戚、朋友都可以成为担保人,不象学生在学校举目无亲,总不能都找班主任老师担保吧!有了担保,银行心里也要踏实一些。
最后,归还贷款本来就是学生和家长共同的责任。银行只要联络上家长,家长一般总能联系到子女,比银行自己去联系学生要方便得多,还贷的实力也会增强许多倍,当然贷款风险就大大降低。
至于生源所在地银行如何操作,可以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及家庭社区的证明来决定贷款发放与否,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贷款要直接打入录取学校提供的账户,而不是由学生或家长直接提取,确保贷款用在求学的用途上。银行可以凭学校的学费收据和银行放贷的证明到政府去兑现50%的利息补贴,同样体现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助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