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北京高校后勤研究会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是高校后勤研究会六个专业委员会之一。为了适应开展工作的需要,本届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下设7个专业片组,每组由10一15个学校组成,以每个专业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在工作中,7个组经常组织横向专业交流,互相沟通,取长补短,全面理解落实市教委、研究会的文件精神,有的放矢地结合市教委学生公寓中心工作,协助市教委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公寓卫生、安全等检查,搞经验交流活动等,近一两年的工作较好地推进和促进了各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本届北京高校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在市教委的指导和北京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的直接领导下,着力协助市教委推进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和物业化管理,在全市高校创建标准化学生公寓的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届学生公寓专业会员会自接任以来就有一个心愿三个追求。“一个心愿”就是会同各兄弟省市高校宿专会促成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学生公寓专业部的成立,这个盼望已久的心愿在2003年7月终于实现了,它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公寓在高校后勤改革社会化中的重要位置。”三个追求”,一是北京市大学生公寓管理办法的实施出台;二是把学生公寓办成育人基地;其三是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探讨。后两点还在探讨之中,尚需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发挥出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的应有作用。
一、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主要工作
1、贯彻落实市教委,高校后勤研究会的有关文件精神
公寓专业委员会根据市教委,后勤研究会的要求,传达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精神,落实创办标准化公寓工作的有关要求,通报有关信息,汇报各校学生公寓改革近况,开展学生公寓卧具的集中采购,为上级政府部门出谋划策,发挥了助手与桥梁的作用。
2、创建标准化公寓
两年来在市教委的领导下,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参与了标准化公寓标准的制定和对申报高校标准化公寓的验收评估工作。公寓专委会骨干同志参与了市教委标准化公寓标准的起草工作,对标准化公寓标准的项目、条款的设置及其评分问题反复研讨,不断完善,并征求了有关院校公寓管理部门的意见,最终形成操作性较强的标准化公寓标准,成为各校建设和管理学生公寓的标准。各高校学生公寓部门对照((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差距。从规章制度,硬件建设,安全防火,服务育人等方面入手,完善自己的工作体系。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的部分同志还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验收评估专家组,有计划地进行了验收评估及辅导培训等大量工作。在市教委和公寓专委会的共同努力工作下,到目前,全市高校已共有24校65栋学生公寓通过了标准化验收评估。
3、开展高校学生公寓卫生、安全大检查
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根据市教委后勤处的安排,每学年组织两次卫生,安全大检查。学生公寓是群体集聚的场所,公寓内宿舍卫生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生活休息的安全问题。特别是“非典”期间,讲究个人卫生,加强集体和公共场所的环保,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和防范意识,是我们强调的重点。在检查中坚持按标准打分,如实反映问题,肯定成绩,做好检查记录,填好反馈表格上报市教委,再由市教委反馈给各高校。通过检查,消除了不少安全隐患和卫生死角,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组织去外省市院校考察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断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每年组织一次去外省市院校考察学习。通过考察,了解到兄弟省市学生公寓社会化改革中的管理模式、好经验、好办法。如苏州大学后勤集团整体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浙大学生公寓在学校提供5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成立了新宇物业公司,实行自收,自支,自行管理,形成经济上真正具有自主权的独立体系。 通过考察,使我们增强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信心。对照兄弟院校的好经验,有重点的总结我们的工作,加快了我们公寓管理的改革步伐。0 3年公寓专委会还走出国门,组织了赴欧考察,对参与者来说,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极大的收益。
5、 对北京高校公寓开水供应的调查
2003年下半年,由于某校因学生在公寓内使用热得快而引发火灾,促使我们对公寓开水供应情况进行了普查。年末,在市教委及高校后勤研究会的支持下,我们发起并完成了对北京市高校开水房情况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对各高校水房的距离、供水时间、收费情况及付费方式等项目做了具体考察及统计。在供水时间方面,全天供应开水的高校约占1 3%,其余为分段供水。收费方面,6 3%的学校是免费供水。收费的高校中,多半的平均价格是0.2元/壶,最低的价格是0.1元/壶,占34%。最高的价格是0.3元/壶,占5%。在收费供应开水的学校中,41%收取现金或水票,59%为卡式收费。调查情况显示了各高校在供应开水这一方面的现状及问题。这一调查虽为单项,但为我们全面考察高校学生公寓的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为今后完善公寓管理提供了依据。我们将汇总后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各高校,在专业委员会各专业组的督促下,各高校认真进行了对比和研究,对供应开水体系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从而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了我们后勤服务的质量。此次调查得到了市教委及后勤研究会的肯定。
6、 做好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的物业管理,是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产物。学生公寓进行物业化管理,是21世纪学生公寓发展的趋势。但目前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物业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的需求,不能按企业化的要求进行管理和运行。如:对房屋的大、中、小修,对房屋的配套设施管理、对环境卫生、对安全秩序、对人性化服务方面的规范管理等,缺乏认识。因此,尽快培养一批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正规的物业管理人员,十分必要。在市教委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三次物业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共有42所学校参加,参加总人数1 92人,及格率为96、7%,有186人通过了考试,取得了劳动部颁发的全国通用的《物业管理员))资格证书。 通过正规的物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基层管理者丰富了学生公寓管理经验,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们因校制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物业管理方案,将管理、经营、服务融为一体,逐步与社会接轨。
7、组织出版了论文集
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是我们专业委员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多年来,召开过数十次不同范围的论文报告会,市教委也多次奖励优秀作品。2 003年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在高校后勤研究会的努力下,由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组织,搜集,整理,编写出版了专著《研究与交流》,涵盖了自1 993年学生公寓创立到2002年所有的获奖论文67篇,参与作者80多名。为工作在学生公寓的全体同志办了一件实事,填补了宿舍管理无论文集的空白,此举有利于推广学生公寓有关管理的经验。
8、 团结一心,战胜非典
2003年,全国人民经历了与”非典”斗争的考验,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在完成市教委和后勤研究会布置的任务中,能够紧紧把握上级的方针、政策,通过电话互相鼓励,互通情报,为战胜”非典”,搞好公寓消毒,组织好留校学生的活动等作了大量的工作。大家互相祝福,互相慰问,团结一致,最终迎来了胜利。各校学生公寓站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学生做好管理和服务,他们不怕牺牲,与同学们同吃同住。不少单位和个人被评为了优秀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有的同志在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后被火线发展入党。
二、存在的不足
1、 本届委员会偏重事务性工作较多,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的比重还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应在公寓社会化改革中去发现问题,举例分析,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目的。当前,中国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已进入了第四个年头,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将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努力探索。
2、 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成员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不断提高专业委员的总体素质是搞好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委员们良好的个人素质,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才能保证公寓专业委员会成员更好的组织、落实市教委、高校后勤研究会交给的各项任务。
3、 合理的专业片组划分
目前部分公寓专业片组划分不够合理。一是有的专业组学校较多,有的专业组学校较少;二是专业组中,校际之间的距离较分散,不利于集中开展工作。
总之,公寓专业委员会应在总结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工作计划。并注意在今后在工作中,多加强课题研究。特别是在高校后勤改革的新时期中,努力探讨学生公寓的新型管理模式,为政府决策起到纽带和桥梁作用,为后勤社会化改革做出贡献。
北京高校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2004年工作要点
根据北京市高校后勤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的工作要点,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在2 004年度中将以下列内容作为重点开展工作。
一、四月下旬进行本年度第一次春季安全、卫生大检查。
二、 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工作,重点课题如下:
1.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学生公寓的管理模式;
2.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学生公寓的用人机制和用工制度;
3.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4.如何规范高校学生公寓的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等。
各协作片组组长在4月15日前向各组成员布置论文题目,并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布置由专人负责拿出较高水平的论文,在1 1月底召开的学生公寓论文大会上进行交流。
三、为了加快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学习外省市高校的先进经验,在4月中旬或1 0月中旬,组织一次外省市考察学习,向兄弟院校取经,促进相互交流。
四、为了迎接建国5 5周年,各专业组将于9月中旬分别对本片组内的学生公寓进行本年度第二次(秋季)卫生、安全检查。
五、市教委的指导下,搞好春季卧具、床具的展示工作。
六、在市教委的指导下,继续搞好标准化学生公寓验收工作,
七、做好公寓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
八、完成市教委交给的其它工作。
北京高校后勤研究会学生公寓专业委员会
200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