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强调:切实将德育工作做到青少年心里
“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知道德育重要,但往往做起来往后靠。这与应试教育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有关,但从根本上说是没有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在教育效果上,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较差,对青少年学生的说服力和吸引力不强。”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就教育系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时如是说。周济强调:“要扭转这种现象,我们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
周济说,《若干意见》的发表,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广大未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的亲切关怀,是对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的鼓舞和鞭策,同时也为加强德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若干意见》抓住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指出了德育工作的明确方向。当前,我们的任务是要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把德育工作切实放在首位,真正落到实处。
周济谈道,近一段时间以来,整个教育战线通过深入学习《若干意见》,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目前的青少年在未来能否成人、成才,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所有的教育工作都要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目标来进行。二是要坚持德育为首。目前在中小学校还存在着对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靠后的现象,对德育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不到位。要让孩子成人、成才,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因此德育必须摆在首位。三是要坚持注重实效,要努力把德育做到学生心里去,真正做出成效。
周济介绍了当前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抓住三个重点内容,即遵照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诚信教育。二是抓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继续推进德育课程改革,真正使学校的德育课程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目前的品德课不是需要数量上的增加,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对此,周济举例说,高中生很需要教师告诉他如何看待世界,教师应该通过生动的事例,抓住主要矛盾,讲清楚一些基本观点,学生会受益终身。三是要加强课余文化阵地的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引导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公益活动。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择优秀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使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周济还强调,贯彻落实好《若干意见》,既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落实,还要在措施上落实好,要尽可能地落实德育经费,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何取得德育的实效性是记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针对本报记者的提问,周济介绍说,一方面是在德育内容上,我们当前的三个重点工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都是非常贴近学生的,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最近哈尔滨市156中发出的“三远离”(远离网吧、远离乱花钱、远离不良嗜好)倡议,就是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样的内容就很贴近孩子的实际和生活。另一方面从德育方式上讲,也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孩子,要以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比如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对很多年前盛行的连环画不感兴趣了,他们喜欢卡通片。如果我们能制作出高水平的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卡通片,一定能吸引孩子们。再如,目前的中小学生看电视或者报纸少,但是愿意从网上获取信息。我们就应该依靠网络,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用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内容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样才能把德育切实放在首位,真正落到实处。
对有记者提出的减轻学生负担与加强德育关系的问题,周济回答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这就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学生要发展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前学生课业负担比较重,但是减轻学生的负担,不等于降低学习要求,相反要提倡学生努力刻苦学习。我国基础教育的总体质量是好的,但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够,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之后,学生就有时间在德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德育和体育、美育加强了,智育不仅不会降低质量,同时还会有所提高。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