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模式――东方大学城见闻

作者:maoch日期:2003-11-24来源: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模式――东方大学城见闻

 


  
  
 在距北京40多公里的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我国第一座大学城―――东方大学城已初具规模。这座由河北省廊坊市政府主办、东方大学城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大学城,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后勤服务与教育管理分离的新型管理模式,成为首都高校的扩招和发展基地。
  大学城内规划整齐,几十幢漂亮别致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公寓等错落有致,标准的塑胶运动场、体育馆颇具现代气息,超市、银行、饭店、邮局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加上草坪、喷泉,使人仿佛置身花园。据大学城负责人介绍,大学城一期工程占地2300亩,建有校舍及配套设施57万平方米,目前城内共有13所大学和1所中学,学生2.1万人。大学城正在加紧建设二期工程。按照规划,东方大学城将建成一个面向京津的现代化大学园区。
  东方大学城实行“企业投资、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学城建设全部由企业投资,一期工程投资11亿元,国家没有投入一分钱。教学用房按学生人数每年向大学收取一定的租用费。这里的大学生在首都高校中率先住上了符合标准的学生公寓,首批19幢学生公寓,每间25平方米,分4人和6人间两种,按不同标准收费。体育中心、图书馆、学生食堂、浴池、商店等公用和服务设施全部由大学城租给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经营。学生凭收费电子卡可在5家学生食堂中的任何一家就餐。一荤一素,加半斤米饭共3元。尽管这里是彻底的后勤社会化和市场化,但综合算账,大学生的开支并不比北京多多少。
  进入大学城的高校师生、学校领导和教育界人士反映,尽管由于大学城的运作时间不长,又没有现成的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大学城在管理、服务等方面都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但这种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新模式带来的好处已非常明显。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铃认为,建设大学城从目前看满足了高校扩招的燃眉之急,从长远看为发展首都高教事业准备了基础性条件。北京市教委副主任耿学超认为,大学城内的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各学校共用,还可以建设各学校共用的基础课、公共课的实验室、语音教室等,避免各校重复建设。大学城的教学管理部门已开始协商研究各学校的教师互聘、选修课打破校际界限、学分互相承认等课题。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多家大学共在大学城内办学,还可促进各个学校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也有利于学生校际选修和设置校际新专业,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教育园区。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