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帮困助学呈现新模式
上海高校在对贫困生提供经济资助同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诚信度和社会责任感。
近日,上海各高校陆续开学,如何保证贫困新生如期报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成为各高校迎新工作的重点,并不断探索出一些新的模式。从单一的经济资助到进一步增强贫困生的个人生存能力、合作能力、诚信度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今年高校帮困助学的新特点。
今年复旦大学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继续实行了“先注册,后缴费”的绿色通道政策。同时,该校建立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应急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政策体系,以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上海交通大学除了为贫困生提供多种资助方式,还通过各院系学生组织、各类学生社团加强与受助学生的联系,让受助学生在各项学校活动中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以及合理支配贷款和其他收入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则积极探索出了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主、其他帮困手段为辅的帮困助学新模式。同济大学在为新生开辟了200个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还广纳校外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种捐资,设立各类校级奖、助学金50多种。
(据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