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未雨绸缪就在今冬明春――学校应及早做好今冬明春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对工作

作者:maoch日期:2003-09-30来源:

 

 

 

未雨绸缪就在今冬明春

――学校应及早做好今冬明春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对工作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刘泽军日前称,为了有效防止SARS疫情在今冬明春反弹,该中心正在积极加强监控,已进入预警状态。该中心目前已经开始贯彻落实北京市政府今冬明春防SARS反弹的应急预案,加强发热门诊监测、排查SARS传染源、对有发热症状的病人均在发热门诊就诊。之后,卫生部有关负责人又证实,自8月16日我国内地最后两名非典病人出院以来,到目前为止没有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出现,驳斥了非典疑似病例重新在北京等城市出现的传言。

    那么SARS疫情在今冬明春是否会反弹?学校是否应及早做好今冬明春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对工作?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应急办专家王汉章日前在“学校应对紧急突发事态与危机管理研讨交流会”专题报告中对此做出了分析。报告指出,我国将进入突发事件发生的高峰期。其原因既有国际因素也有国内因素,同时还有自然原因。王汉章还指出学校的突发事件业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资料表明,2003年1月到7月间,我国共报告突发事件338起,其中学校121起,占35.8%;学校SARS的流行情况为:广州59所学校,87名SARS病例,在校园无流行;北京124所学校,175名SARS病例,2所学校出现流行。在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对工作中,应该说学校是重中之中。学校突发事件增多是由学校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自身特点:一是人员密集,群体性强;二是学校人员流动比较大;三是学校既是封闭性社区又是开放性社区;四是学校学生普遍年龄较轻,特别是中小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淡薄,缺少生活经验,医疗卫生知识,大学生为青年人,而这一年龄段正是流行病学人员分布的显著特征:青壮年高发;五是扩招后学生增加为卫生健康疾病预防工作增加了难度;六是学校自身卫生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在中小学,学校卫生意识不强。

学校的这些特点都成为校园突发疫情的隐患,也赋予了教育部门应急应对的艰巨职责。王汉章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教育部门在SARS防治过程中的职责:指导和推动学校、幼托机构落实防治SARS的各项措施;收集教育系统SARS疫情信息和防治工作情况,分析研究教育系统防治工作形式,提出各类学校防治SARS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各学校预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组织专家对学校防治SARS-F提出咨询意见;检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央有关防治SARS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根据疫情对学校教学安排作出相应的调整;承办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工作。他同时指出了教育部门在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中的职责,包括事件的发现及如实报告;组织实施学校中的突发事件控制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在校内发生和流行;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科学研究;卫生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组织学校内专家对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提供政策支持。事实上,教育部门上至教育部下至各高校后勤部门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自4月13日国务院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后,教育部于14日及时向全国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下发了《关于贯彻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通知特别指出要加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监控和防范措施。18日发出了《关于高等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和控制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之后又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非典型肺炎预防与控制综合措施的紧急通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并深入高校督察指导学校防治“非典”工作。

根据王汉章的报告,我们认为学校应及早做好今冬明春突发疫情的应急应对工作:建立晨检、晨练制度;及时报告疫情;加强教室食堂宿舍的通风;适量做好消毒工作;加强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校内专家研究;做好储备工作;落实相关措施。

                                                                       

(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